贵州省仁怀市茅夫烧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民族原创第一品牌,集系列酒、年份原浆酒、定制酒等产品开发、生产、品牌推广为一体的多元化酒业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公司主营自创品牌──贵州茅夫烧酒系列酒的研发。公司一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荣誉谋发展,以质量求数量”的生产原则,坚持“诚信为本,求实创新,多赢共享”的合作方针,以烧酒文化凝聚正能量,多方塑造企业文化精神,真正意义上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丝绸梦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更是我们茅夫烧酒本身的梦,所以我们响应习总书记 “一带一路” 的发展大战略,坚持以走出去为发展战略,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用丝路情怀延续丝路情缘。用我们的努力肩负起国家和社会之责,弘扬中国文化,传承酿酒习俗,让茅夫烧酒走进千家万户之心,走向世界各地之巅。
公司简介
品牌故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被贬贵州,流放途经桐梓的李白,在一家小酒店里,借明月清风传递着对好友的无限愁思与忧虑。此时,一老者来店借宿,随从担有2坛自酿的烧酒。老者要店家安排好食宿,张罗菜肴,取出坛中烧酒浅斟慢饮。不一会,整个小店酒香飘逸,醇味芬芳。李白闻此酒香,走近老者问曰:借问夫子何处来?答曰:“茅台”。老者邀李白同饮,席间李白谈及自身经历学识,令老者深深佩服。老者自言家住赤虺河上游,有酒坊一间,约李白到茅台家中作客。
酒过数巡,李白心情畅快,问店家取出2尺绢布,整理笔墨,即兴手书其作《将进酒》,并将原作中的“三百杯”改为“茅夫烧”,寓意“茅台老夫子酿造的烧酒”,赠予老者。翌日,朝廷召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皇命难违,李白与老者只有依依惜别。
老者回到茅台,遂将酒坊改名“茅夫烧坊”,沿用至今,并广为传诵《将进酒》,以此纪念诗仙李白。
老者何人?茅夫烧坊之宗师濮人也!
茅夫烧坊的传说
茅台渡口感怀
---在仁怀茅台镇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河的渡口(四渡赤水之第三渡)
一条红带地球飘(1),
此渡(2)奇功任逍遥(3);
东风扫尽千年雾(4),
英雄把酒话茅烧(5)。
坐落在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畔的茅夫烧坊,在清朝乾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茅台镇,就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与扩建后的茅台酒厂一墙之隔。茅夫烧坊右前方一棵巨大的榕树处,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河的渡口。
1935年3月16日,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二渡赤水后激烈的鲁班场战斗,主动撤至茅台镇进行短暂休整,红军战士用茅夫烧坊和旁边酒坊的烧酒(当时统称茅台酒)“洗征尘,疗伤蠲病,起虚扶羸,如洽春风”。也就是在这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构思了奇妙的“茅台计划”:即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调出滇军,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实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伟大的军事转折,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谱写了伟人毛泽东“戎马一生的得意之笔”。
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政府号召,作为私营企业性质的茅夫烧坊,和当地的大小酒坊一道,合并重组,融入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茅夫烧坊对原厂房修整扩建,秉承茅台酒传统工艺使用当地红粮,“汲赤水于泉洞,功需九醞,酵发八重,酒取七次,勾兑从容”,酿造出无色透明“柔如凝脂,玉润珠圆,亦舒亦顺,亦柔亦绵”的优质酱香白酒,供人们享用时“情不自禁而深吸,沁入心田而悠远”。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茅夫烧坊精心酿造的茅夫烧酒,在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的同时,始终传承着他的前身-----80多年前茅台酒的工艺特点,始终传颂着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品格。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注1:著名作家魏巍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描述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地球的红飘带"一词从此就用来指代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注2: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于1935年3月16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第三渡赤水河的渡口就在茅台镇。
注3:出自《庄子·逍遥游》,无忧无虑,不受拘束。此处指“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注4:千年雾指1949年前,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其他邪恶势力。
注5:指当时茅台镇酒坊生产的烧酒。
技术支持:中细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